电话:400-023-4588
邮箱:admin@hfcswy.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
贝搏体育日本知名建筑师隈研吾主张建筑设计应回归自然,离开当下集中生活的混凝土、铁等材料,回到木头、纸张等自然材料里。从早期对于材料的探索,到运用自然材料设计出的一系列建筑作品,隈研吾将传统元素与高科技融合的建筑设计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被证明是流行的。
7月20日,展览“隈研吾:五感的建筑”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对外展出。展览从“五感”出发,强调未来的建筑应诉诸人的所有感官,给人的内心带来慰藉。“形式只能刺激视觉,然而更深层次的感官则在视觉之外,这也是我想在展览当中表达的。”隈研吾说。
此次展览涵盖建筑模型、音乐、香氛、大型装置、多媒体艺术、文献、书法等多种形式,亦是隈研吾工作与生活场景的集中呈现,引发人们对于建筑与自身所处环境之思考。
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户外广场上,有一件用金属材料模拟竹条的装置作品立在那里。这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作品,以一种向上的形态唤起植物自由生长的曲线与生命力。步入艺术中心的展厅,则是一条竹材质的隧道《竹涧》,该作品由上万支竹条连接,竹的柔韧与重力形成绝妙的平衡,形成竹的曲线,浮于空中。这是隈研吾的上海个展“五感的建筑”的序章,以竹为引,邀请观众走入其中,探索他的建筑世界。
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敢于挑战以形态为主导、视觉至上的建筑设计,主张建筑的作用是改善而非支配,其目的不是为了将人类困住,是要让人的身心获得自由。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东方美学之思牵引的日本建筑的崛起,使日本建筑师的作品成为全球性的人文景观。而隈研吾在其中推动的反叛与革新不容忽视。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提出了“反造型”“负建筑”等概念,主张将建筑消失在自然中,同时通过突破形式的限制来强调体验的重要性。
隈研吾对日本传统建筑元素的重新诠释包括对自然材料的运用、思考光和轻盈性的新方式,以及起到改善而非支配作用的建筑。他的建筑不同于多数日本当代实践,没有通过简单的姿态融入周围环境,而是试图将传统元素巧妙地置于个性鲜明的建筑中,使其与所在地域仍然保持联系。这些传统元素与高科技的混合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被证明是流行的,而他的作品也已经走出日本,进入中国与西方。
隈研吾的代表作包括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中国“长城下的公社/竹屋”、日本三得利美术馆,以及击败伊东丰雄团队的2020东京奥运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设计等贝搏体育。观众也将在此次“五感的建筑”中看到这些作品。
“形式只能刺激视觉,然而更深层次的感官则在视觉之外。”这是隈研吾的理念,也是此次展览“五感的建筑”所强调的宗旨。
出于对庞大体系的质疑,隈研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启了对于“小单位”的探索。从其“水砖”“水枝”开始探索的如同积木般拼接搭建,并经过加减水量来控制重量的单位的自立住宅模块,再到对于编织木材、瓷砖、竹子等材质的探索与运用,试验性探索一直是其建筑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隈研吾偏爱使用自然元素等传统的建筑材料作为自己设计的基础,由此对现代建筑做出回应。“20世纪贝搏体育,随着土木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趋复杂,现代建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与自然相对立的工业产品。”相比之下,“在人工搭建建筑的时代,建筑所使用的木、土、石等材料独具魅力。那时的建筑可能没有那么牢固,但也正因如此才使人们感受到了独特的风与光。我希望通过我的设计,唤醒现代建筑中的这些元素。”
在他的探索中,古朴贝搏体育、疏松、柔韧的竹是其最擅长使用的材料之一,亦是此次展览着重强调的材质。以“竹”为序章的装置作品《竹涧》重现了隈研吾内心深处描绘的“原风景”。复星艺术中心展览部负责人端木霞子表示,“这一装置体现了建筑师对点线面的理解,而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直线感与曲线感,则富含了东方美学与哲学的理念。隈研吾希望建筑最终能够回归自然,希望人与自然有更多互动。所以,来自于大自然的竹子以地面的石子也将贯穿整个展览。”
而在二楼展厅的中央,则是另一间以竹为材质创作的茶室,名为《竹曲》。这一作品由大量竹条形成幅度与曲率不尽相同的“曲线”,延伸出平缓的螺旋形状,映照出竹林错落的光影,营造出如同静谧竹林中的空间。“茶室呈现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东方美学,即茶文化。而在茶文化中,人们可以跟自己内心对话。在这里,我们将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伴随着茶香,观众可以在此休息,和自我对话。而茶室外,则营造了一种日本庭院的感觉,包括一些枯山水的元素,观众可以通过小径,慢慢绕着茶室走一圈,感受东风韵味。”端木霞子说。
此外,隈研吾亦擅长探索传统建筑中的木元素,如对“榫卯”结构的运用时常成为其建筑的点睛之笔。隈研吾曾对“千鸟”技艺尤为痴迷。通常的嵌口体系由两根木棍彼此镶嵌连接,而千鸟的嵌口却由三根木棍连接为一体。在他看来,三根木棍交汇于一点的千鸟如同魔法,“一条横丝、一条竖丝,再加上一条垂直丝的三维织物就出现了。也就是说,从一次元的木棍可以编织出三次元的‘木料布’。”为此,他曾基于“千鸟”技艺设计了不少装置作品和小型建筑,如GC公司的小型博物馆、在米兰展出的“千鸟”等。在展厅开端,观众便能看到其GC公司的模型、草图和结构分析的展示。
展览中,为了能够向观众如实诠释隈研吾的建筑设计中对于构造与美学的双重巧思,展览的每个展区均对其建筑项目的立面局部进行了1:1的还原,展示材料的真实质感和节点工艺。比如,隈研吾事务所在北京前门办公室的铝幕由两种铝制构件相互铰接而成,而非焊接;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的瓦片由四个金属挂钩悬吊于两层金属网格之间,任由观众想象雨滴青瓦的声音与意境;紫砂博物馆外立面的陶板保留着手作的痕迹;上海船厂建筑改造所用到的不同材质的外立面等贝搏体育。
在这些案例中,最著名的要属太宰府天满宫表参道星巴克店项目。在这一建筑项目中,木结构由木材插接拼装得以稳固,每根木条的表面均被打磨得圆融光滑,这也是隈研吾的得意之作,他认为巧妙编织木材的技能是日本建筑最出彩的地方贝搏体育,其初衷是设计“只有日本工匠才能建造的星巴克。”
不同于以模型、图纸与视频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展,此次展览呈现的并非只是视觉呈现,还包括“听”“触”“嗅”“味”,共计“五感”。在隈研吾看来,单一的视觉无法满足人类层次丰富的感官需求,因为视觉上的接收仅仅占据人类觉察与感知世界的极小一部分,因此,展览试图调动人的全部“五感”。
在展览的不同空间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木材、绿草,和风的气味。如,在一楼展厅,观众可以闻到阵阵竹叶的清香,二楼展厅则有茶香,以展示模型案例为主的三楼则弥漫着檀木的香味。
同时,这也是隈研吾首次引入音乐这一元素对建筑进行注解。据悉,这些音乐由东京艺术大学波立裕矢主导的团队完成的,共计7段音乐,飘荡在展厅的不同区域,“诱导”观众运用自己的听觉“走进”这些建筑。
此外,材料感在五感中也很重要。材料所具有的柔度、硬度、粗糙感、光滑感等都是隈研吾所珍惜的元素。他认为,建筑的材料感,比视触感,会更强烈地触动人心。“为了让观众感受到建筑材料感,在模型边的1:1还原的建筑立面局部是可以触摸的,他希望观众可以伸手摸一摸,体验材质的触感。而在二楼的入口处,则是一部多媒体影像,以沉浸式方式播放着隈研吾对于材料的运用。”端木霞子说道。
此外,展览还向观众呈现了隈研吾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散落”在展厅中,成为了他对不同展区的概括与解读。
隈研吾自述从高中开始接触书法,“那时有一位老师教导我具体的方法和书法背后的哲学。对我而言书法不只是爱好,而是一种训练和对于材料关系的理性思考。”他将书法与他的建筑设计联系在一起,“书法是我的手、纸和墨的共同作用,展示出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我们设计思考的主题。通过练习书法我可以体会这种关系。就像运动员需要体育锻炼一样,这也是我作为建筑师的训练。”
主办方表示,希望观众可以通过香气、音乐、触觉等各方面的感知来更好地理解建筑师的建筑理念,以及他对生活方式的理解。展览不仅意在试图传播更多建筑上的专业知识,更期待观众通过在场的参与及人与人的互动中打开新的思维方式,同时获得心灵的慰藉。
建筑是复星艺术中心长期聚焦的板块之一,从艺术中心被称为“会跳舞的房子”的建筑本身到屋顶露台中的公共艺术作品,艺术中心关注如何与人发生最直接关系的一切艺术与创造形式,从而去激发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生存形式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而此次“隈研吾:五感的建筑”展也是复星艺术中心继安藤忠雄建筑展后的第二次建筑大展。这一建筑展系列展示的策划也将持续进行。
据悉,展览期间,隈研吾将来到现场参与论坛分享,为公众讲述其作品因地制宜与自然及地域环境结合的建筑哲学及实践。